歡迎來到遼寧長安網(wǎng)
主辦:中共遼寧省委政法委員會    承辦:遼寧法治報

教授夫婦并肩描繪希望的田野

來源: | 作者:楊清林 | 發(fā)布時間: 2019-08-11 13:56

  燈塔市柳條寨鎮(zhèn)東廣善屯村和北青堆子村相鄰,雞犬之聲相聞,七大姑八大姨親套親,這兩年,倆村子關系更密切了。因為沈陽農業(yè)大學生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王世富、沈陽農業(yè)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副處級調研員董穎夫妻二人,分別在東廣善屯村和北青堆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轉眼間一年過去了,王世富和董穎利用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一心一意扶貧幫困,兩個村子發(fā)生很大變化,當?shù)馗咐相l(xiāng)親打心眼兒里高興。

  “空心村”也能秀出精致花朵

   “第一書記”的主要任務是配合村黨支部抓實基層黨組織規(guī)范化建設,以“三會一課”為抓手,樹立黨員凝心聚力精神,協(xié)助村里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完善村支部“五臺賬、六記錄、七名冊”,確保村支部的各項活動都詳細登記造冊,做到有據(jù)可查。2018年5月8日,王世富和董穎入村工作,農業(yè)大學的職業(yè)認同感讓他們與當?shù)馗咐相l(xiāng)親有一種最淳樸純天然的情感溝通,忽略了生活條件,很快就進入工作角色,與老百姓打成一片。

  東廣善屯村和北青堆子村不算是落后村,卻是實實實在在的“空心村”,青壯年勞動力都在外地謀生活,老弱婦孺在家留守,農作物種植品種單一。他們挖掘自身行業(yè)資源,結合各自所在村情況,推進黨的農村基層組織積極保障和改善民生,通過大力宣傳新農合的個人申報工作,解決農村看病難、就醫(yī)難的后顧之憂。兩委班子成員希望老百姓掌握更多的農業(yè)生產技術方面的知識,這對夫妻邀請了沈陽農業(yè)大學農學、經(jīng)濟管理、工程等學院的師生,到兩個村子進行技術指導和社會實踐活動,為村民解析農業(yè)生產技術方面存在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并且作了一對一的詳細解答,得到了農民朋友的認可。還為村免費提供了技術綜合圖書四百余冊。

  王世富和董穎按照黨章要求和實際工作需要,組織黨員定期召開村黨支部和黨員會議,沒有特殊情況,“三會一課”一定如期召開。村黨支部還通過開展各項黨組織活動,進一步增強黨員的共識,以此提升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充分發(fā)揮出村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實現(xiàn)他們帶領村民不斷增收的發(fā)展夢想。

   解決東廣善屯村和北青堆子村共性問題,還要解決各自不同的問題,才能實實在在為當?shù)馗咐相l(xiāng)親做實事做好事。

屏幕快照 2019-08-11 13

   “落花果就生”的希望之花

   東廣善屯村現(xiàn)有600戶村民,耕地總面積3000余畝,主要以種植玉米為主,農作物品種單一,經(jīng)濟效益不高。王世富第一時間對村民進行了走訪,在詳細了解村里的基本情況后,發(fā)揮農業(yè)技術專家的優(yōu)勢,根據(jù)村里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情況,邀請農業(yè)大學專家就免耕播種進行專題培訓,積極引導農民進行免耕播種,同時引進鮮食玉米等7個品種進行試種。

  今年,東廣善屯村擴大流轉土地136畝,王世富依托沈陽農業(yè)大學花生產業(yè)技術團隊的指導,幫助村民引進高產花生實驗項目。村里以前沒有種過花生,為幫助村民打消顧慮,王世富深入村民家中,耐心細致做工作,幫助村民放手去干。記者采訪時,看到一望無際的花生長勢良好,正是開花時節(jié)。王世富說,落花果就生,試種這136畝花生年底預計實現(xiàn)純收入8萬多元,明年準備擴種五六百畝,籌劃成立花生種植專業(yè)合作社,重點打造東廣善屯村優(yōu)質品種花生繁育和生產基地。

  王世富到東廣善屯村一年多,扎實開展黨建工作,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不斷加大村屯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工作力度,整個村容村貌工作有了翻天覆地變化。村部后邊是閑置多年的小學校,組織黨員修補花壇,種上花草,自己設計、籌措資金打造村黨建長廊,成為一大景觀。記者看到,文化長廊內容豐富,黨建知識、村規(guī)民約、書法作品等琳瑯滿目。他歸納整理了村近三年來各類綜合檔案信息,星級文明家庭先進事跡申報等千余條數(shù)據(jù),進行電腦錄入等工作,并歸納分類和整理了村圖書館各類圖書1500余冊。

屏幕快照 2019-08-11 13

  “兩學一做”的樸素兌現(xiàn)

   “村里基礎條件比較差,我們這些‘第一書記’就得多用點心、多加把勁、多做些好事實事,一定要咬住目標不放松,實際工作時既要讓黨放心,更要讓當?shù)乩习傩招刨??!?/p>

  董穎比王世富更忙,村部、農戶家里、田間地頭總能見到她的身影,拓寬村主路、制定村級集體經(jīng)濟發(fā)展規(guī)劃、開展危房和險房排查、進行土地確權、組織村民填報新農合和新農保等等,村里不論大事小情,董穎無不走在前面并真正解決所面臨的各種實際問題。

  看看她去年的成績單:協(xié)助北青堆子村兩委班子完成了2016年15戶精準扶貧的貼牌、明白卡等各項工作;走訪18戶危房和險房,并進行了妥善處理;完成了全村“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信息數(shù)據(jù)動態(tài)更新”的審核、填表、復印工作;完成了村成員界定審核、填報、復印等工作,為今后土地確權,前期準備工作奠定了基礎;完成了村土地沉陷區(qū)115萬元補償款的發(fā)放工作。

  讓北青堆子村父老鄉(xiāng)親最興奮的是2018年10月11日。

  那天柳條寨鎮(zhèn)召開文化體育節(jié),這次體育盛會聚集了來自全鎮(zhèn)機關和農村的36支代表隊,近1000名運動健兒。北青堆子村委會主任邱錫斌帶領兩委班子積極組織,村民踴躍報名積極參與,運動員們更是咬緊牙關、努力拼搏,功夫不負有心人,人心齊,力無比,北青堆子村獲得文化體育節(jié)精神文明獎、最佳風貌獎、團體第三名的殊榮!這也是文化體育節(jié)北青堆子村獲得最多的獎項,兩委班子的付出和辛苦,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點贊。

  董穎抓起工作從來不含糊,積極配合村黨支部,推動“兩學一做”教育活動常態(tài)化、制度化學習。借助“主題黨日”、“黨員奉獻日”、觀看紀錄片和學習先進事跡榜樣等平臺,組織黨員學習教育活動,開展專題研討會。組織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慰問困難黨員等活動,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屏幕快照 2019-08-11 13

   教授夫妻對黑土地的承諾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沈農人,我始終對農業(yè)、農村、農民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F(xiàn)在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所剩時間不多,也正是吃勁的時候。在退休之前,能夠有機會加入扶貧攻堅隊伍,為鄉(xiāng)村振興出點力、做點事,我覺得非常幸運。來到東廣善屯村后,我就把自己當成了村里的一員,不把村里的扶貧工作做好,就覺得對不起學校黨委的重托和當?shù)匕傩盏男湃?!?/p>

  這是王世富的心聲,也是他和董穎對黑土地的承諾。

  面對工作中的種種問題和考驗,夫妻倆總是互相出主意想辦法,互相鼓勵支持,他們既是最親密的愛人,更是彼此最信任的戰(zhàn)友。他們始終把學習作為提高業(yè)務能力的重要途徑,認真研讀黨的十九大報告及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精準扶貧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加強自身黨務工作業(yè)務能力。

  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們走街串巷,傾聽群眾的期盼,縮短和百姓間的距離,從相互了解到能聊聊家常,說說心里話,消除隔閡,暢所預言,減少了情緒化的心情,最后達到相互信任。協(xié)助村兩委為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修路拓寬路面,全面整頓街面,移除草垛、糞堆、石料等。東廣善屯村和北青堆子村的兩委班子積極組織各項集體活動,并且能擰成一股繩,在重要會議決策中,基本能達成共識,即團結又熱烈,凝聚力進一步增強。王世富和董穎以產業(yè)扶貧為重,以基礎扶貧為本,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責,解決實際困難,抓產業(yè)振興、生態(tài)振興、人才振興,東廣善屯村和北青堆子村的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