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遼寧長安網(wǎng)
主辦:中共遼寧省委政法委員會    承辦:遼寧法治報

沉寂6年的農(nóng)院重拾歡聲笑語

來源:遼寧法治報 | 作者:鞠鑫 本報駐丹東記者 王大海 | 發(fā)布時間: 2025-05-28 09:12

  前不久,一大早,丹東邊境管理支隊黃土坎邊境派出所民警夏遠(yuǎn)亮帶著熟食、蔬菜、水果和“家和萬事興”的掛畫來到了村民宋鳳娥(化名)家,一邊幫她和兒子、兒媳收拾家,一邊幫忙張羅著中午的團圓飯,宋鳳娥高興地說:“謝謝你小夏,都6年了,我們一家才又在一起吃飯了,大娘今年都80歲了……”

  宋鳳娥的話音剛落,兒媳王春花(化名)便接著說道:“媽,其實我們早就想回來了,可心里一直有顧慮,又放不下面子,所以就一直拖到今天,多虧了夏警官把事說開了。” 王春花的聲音有些哽咽,臉上卻掛著期待未來的笑容。

  起初,宋鳳娥、王春花婆媳相處比較融洽,可因生活習(xí)慣不同,在處理一些家庭瑣事時便漸漸產(chǎn)生分歧。老伴兒去世后婆婆精打細(xì)算,兒媳不愿讓日子過得太緊。婆婆習(xí)慣早起做飯操持家務(wù),信奉勤勞才能過好日子,兒媳則覺得,平時工作很累,周末休息休息很正常。再加上二人性格不同,一個心直口快,一個內(nèi)向敏感,積存二人內(nèi)心的不愉快也隨之增多。終于在2019年的一天,二人因生活作息不同,相互影響對方睡眠休息,彼此大吵了起來,鬧得街坊鄰居人盡皆知。一氣之下,王春花和丈夫從大屋搬出,住進(jìn)了院子里的小房。從此,在一個院子里各過各的,形同陌路。

  轉(zhuǎn)眼三年,2022年,宋鳳娥的兒子出了車禍,頭部受傷,落下較為嚴(yán)重的后遺癥。因照顧兒子,宋鳳娥與王春花又重新有了接觸,可誰知好景不長,一次爭吵中,婆婆拿拐棍砸了小兩口家的窗玻璃。見此情景,兩口子一氣之下徹底離開了這個家,租房居住。這一走又是三年。

  2024年11月初,民警夏遠(yuǎn)亮帶領(lǐng)志愿者給村民義務(wù)理發(fā)時聽說了宋老太與兒媳婦有矛盾的情況,而后他便以登記居民信息、走訪慰問等名義多次到宋鳳娥與王春花家中做工作,希望她們能化解怨氣。這時,二人雖然有重歸于好的心,可誰都抹不開面子先開口,同時也都怕在一起再有矛盾。

  “大娘今年已經(jīng)80歲了,一個人生活其實挺沒意思的,萬一哪一天人不在了,連個管我的人都沒有。讓兒子、兒媳婦自己過了這么多年,挺怕他們恨我的?!?nbsp;宋鳳娥向夏遠(yuǎn)亮吐露出自己的心聲。

  王春花對夏遠(yuǎn)亮說:“我們其實想回去和媽一起住,但還想緩緩再說,如果現(xiàn)在搬回去,萬一哪天再與媽發(fā)生不愉快,還不如現(xiàn)在這樣?!?

  為了打消他們之間的這個顧慮,夏遠(yuǎn)亮每半月都會前往二人家中,將雙方生活近況與羞于表達(dá)的掛念告訴對方。一來二去,大家的心都漸漸柔軟下來。今年4月中下旬,在民警的幫助下,王春花和丈夫同意回家住,并將一些生活日用品搬回了家里。不久前,兩口子把被褥行李等剩余用品搬回了寬敞明亮的“老房子”,一家人重又團圓。

  “小夏呀,兒子兒媳回來,大娘的心里就有底兒了!”

  “夏警官,我們以后一定好好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

  “那我祝你們闔家歡樂、幸福永遠(yuǎn)!”

  “家和萬事興”的掛畫掛在墻上,窗臺上放著幾盆鮮花,桌上擺好酒菜,這個沉寂了6年的農(nóng)家院響起了一陣歡聲笑語。 

二題圖,民警和這一家人一起把“家和萬事興”掛畫貼上墻

民警和這一家人一起把“家和萬事興”掛畫掛上墻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