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遼寧長安網
主辦:中共遼寧省委政法委員會    承辦:遼寧法治報

事了人和:談笑之間一“點”就通——丹東“村(居)民評理說事點”成為社會治理新力量

來源:遼寧法治報 | 作者:李秋甫 駐丹東記者 王大海 | 發(fā)布時間: 2022-09-22 13:37

  寫在前面

  “村(居)民評理說事點”是方便、快捷的說事、議事、調事平臺,是群眾訴求表達的渠道。丹東市不斷健全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3年來,實現了668個行政村“村民評理說事點”、190個社區(qū)“居民評理說事點”全覆蓋,在全省首創(chuàng)“一線三點”建設模式,為平安丹東、法治丹東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全面覆蓋的“評理說事點”?

  2020年以來,設立在老百姓家門口的“村(居)民評理說事點”如雨后春筍遍布在丹東市的鄉(xiāng)村和城區(qū)。鄰里間有啥矛盾糾紛,來“評理說事點”說道說道,興許這疙瘩就解開了。而負責“評理說事點”的評理說事員大多是當事人的鄰居,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解決問題有得天獨厚的人脈優(yōu)勢,比較容易化解矛盾糾紛。

  丹東市特別注重“村(居)民評理說事點”建設,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地區(qū)實際的評理說事“五個一”工作體系,更加暢通了群眾的訴求表達渠道,有效推進了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今,丹東市“村(居)民評理說事點”的建成率和達標率均達到100%。

  丹東市建立了“居民評理說事點”12項制度,統(tǒng)一設計“村(居)民評理說事點”工作流程圖、工作臺賬,編寫了一套“村民評理說事點”名言警句,印發(fā)了《丹東市“村民評理說事點”工作手冊》,建立起一整套評理說事工作制度體系,用制度管人、管事,規(guī)范工作。

  丹東市司法局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科科長柴毅向記者介紹,在建設“評理說事點”過程中,丹東在全省首創(chuàng)“一線三點”建設模式,即以“評理說事點”為一條線,在行政村成立“村民評理說事點”、?在有條件的地區(qū)村民組成立“評理說事村組點”、在志愿者家成立“評理說事家庭點”的“一線三點”模式,將“村民評理說事點”的觸角延伸到村民組和家庭。通過“一線三點”模式的建立,進一步方便群眾生活、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將評理說事工作拓展到群眾身邊。

5-1

振興區(qū)法院浪頭法庭法官在“村民評理說事點”向村民講解法律知識。

  邊境特色的“評理說事點”

  丹東是沿江、沿邊、沿海的邊境城市,丹東市相關部門根據其地理位置的特點,在港口、碼頭建立“港口、碼頭村民評理說事點”,有效協(xié)調和解決廣大漁民涉及的生產生活等方面問題訴求;在農村集市設立“評理說事集市點”,及時化解集市買賣雙方的糾紛;將警用巡邏車裝備成“評理說事移動點”,打造評理說事“110”,第一時間為百姓提供評理說事服務;在百姓納涼處建立“評理說事亭”,在休閑之余和談笑之間開展評理說事工作,在超市、小賣店、棋牌室、公益彩票站等設立“評理說事信息點”,多“點”開花,能夠更加廣泛、快捷地收集問題線索。

  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zhèn)河口村地處鴨綠江畔,既是中朝邊境,又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是旅游勝地,桃林遠近聞名。寬甸縣司法局長甸司法所在村民王忠武的家里設立了“評理說事家庭點”,王忠武作為“桃花島”志愿者團隊負責人,平時組織志愿者們參加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防火防汛、法治宣傳等公益性活動,通過100余人的志愿者隊伍收集群眾的大事小事,將矛盾糾紛匯集到說事點進行化解,效果十分顯著。

  目前,丹東還依托振興區(qū)鴻利社區(qū)等6個“居民評理說事點”建立社區(qū)戒毒康復指導站,在邊境沿江一線的57個村(社區(qū)),依托“村(居)民評理說事點”建立中國丹東邊境禁毒工作聯(lián)系點。丹東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陳鳳翔向記者介紹,丹東市拓展了“居民評理說事點”的職能作用,建立強戒所與社區(qū)的長效合作機制,確保解除戒毒人員得到最大限度的后續(xù)指導和幫扶,賦予評理說事工作新的內容,為社區(qū)戒毒康復工作搭建了平臺。

5-2

  丹東市振安區(qū)九連城鎮(zhèn)馬市村“村民評理說事點”里正在調解矛盾。

  聯(lián)動聯(lián)調的“評理說事點”

  丹東的“村(居)民評理說事點”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為了更有效發(fā)揮“評理說事點”作用,丹東市司法局與司法機關、公安機關聯(lián)合參與“評理說事點”工作。

  丹東市司法局與公安機關制定下發(fā)《關于建立公安(邊境)派出所與鄉(xiāng)鎮(zhèn)(街道)司法所工作聯(lián)動機制》《關于建立公安(邊境)派出所與鄉(xiāng)鎮(zhèn)(街道)司法所“四項機制”的通知》,建立“警調聯(lián)動”“重點人群管控”“法治宣傳教育”“‘點’‘格’對接”等系列對接工作機制,在“村(居)民評理說事點”、村(社區(qū))人民調解委員會設立“民警調解席”,并將“村(居)民評理說事點”納入警務網格建設,強化工作銜接和配合,共同對矛盾雙方開展說服、教育、疏導等工作,及時有效化解矛盾,對于疑難復雜、易激化的群體性糾紛,調解席民警可配合評理說事員控制現場,防止矛盾糾紛進一步激化升級。通過“兩所”工作機制,努力實現“排查全覆蓋、糾紛全介入、問題不激化、矛盾不上交”,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丹東市振興區(qū)人民法院浪頭人民法庭到江海街道的“居民評理說事點”向群眾告知浪頭法庭的案件受理范圍、具備獨立立案能力、提供“一站式”服務等情況,并就種業(yè)知識產權保護、防范養(yǎng)老詐騙等基層群眾經常遇到的法律問題進行了講解。

  東港市人民法院大東人民法庭也是家事審判法庭,不斷加強部門聯(lián)動,積極引導當事人選擇非訴方式解決糾紛,充分利用銀河社區(qū)“居民評理說事點”及鄉(xiāng)鎮(zhèn)司法所“網格化”司法服務平臺,法官不僅陪同當事人到“評理說事點”進行家事矛盾的調解工作,還針對農村老人的贍養(yǎng)、農民遺產的繼承等問題進行指導。既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又有力緩解了法院辦案壓力,提升群眾司法獲得感。

  丹東市?“村(居)民評理說事點”充分發(fā)揮職能作用,主動介入,預防為主,事中調處,事后回訪。各“村(村)民評理說事點”組織評理說事員、信息員每周到村民組、居民樓走訪,收集問題信息,匯集社情民意。及時召開評理說事會,針對不同類型的糾紛和訴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通過情、理、法相結合的方式及時化解矛盾糾紛、解決實際問題。

  記者手記

  記者通過采訪切身體會到,“評理說事點”因為設置在老百姓身邊,評理說事員又是大家熟知的人,所以這個“點”接地氣、通人脈;法律人士參與其中,所以這個“點”講法律、有威望。

  有情、講理、依法,化解了基層矛盾糾紛,給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