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們這樣的嗎!房子給你蓋了,憑啥不給錢?”
“就憑你蓋的房子質(zhì)量不合格,一分錢也不會給,你愛哪告哪告去。”
……
6月1日,建昌縣人民法院法官胡建國、書記員華艷豐專門到石佛鄉(xiāng)大杖子村辦理王某訴葛某給付工程款一案。還沒進村部的門,里面吵嚷的聲音就清晰地傳了出來。大杖子村黨支部書記葛長勝還氣沖沖地摔門出來:“這事我管不了了,你們愛咋地咋地吧!”
調(diào)解成功
拍起桌子
原告王某與被告葛某系同村村民,葛某為村里的五保戶。2019年10月,當?shù)卣畬Ω鹉臣业奈7窟M行改造,王某承接了該工程。當時約定,建房連工帶料總計需3萬元,由王某墊付,待房屋建成、經(jīng)驗收合格后,再給付款項,建房款由政府撥付。但房屋建成后,葛某家表示王某所建房屋不合格,拒不給付款項,王某將葛某訴至建昌縣法院。
又是一個“頂牛案”,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好似在提醒法官“這個案子不好調(diào)”。法官進門后,王某和葛某家人雙方短暫地“罷戰(zhàn)”,但不一會兒又激動起來,都感覺自己有理。雖然是分別做陳述,但那氛圍更像是“吵架”,甚至雙方還頻頻拍起桌子。這樣的陣仗讓華艷豐直緊張,小聲地向記者嘀咕:“我怕打起來。”
現(xiàn)場轉轉
葛某本人雖然在場,但法官和記者都注意到了,葛某幾乎未有任何的表態(tài)。葛某有智力和聽力障礙,與王某爭吵、辯論以及向法官陳述的,都是葛某的弟弟。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胡建國沒有簡單地下定論,也為了緩和一下氣氛,提議到涉案現(xiàn)場實地查看。在查看過程中,胡建國向村干部和雙方當事人分別了解事情的詳細經(jīng)過,以期通過“背對背”的方式找到調(diào)解的突破點。
經(jīng)了解,該房屋已經(jīng)由建昌縣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石佛鄉(xiāng)政府及大杖子村村委會聯(lián)合驗收合格。雙方當事人的矛盾糾紛已經(jīng)多個部門、多次調(diào)解未果?!伴e聊”中胡建國一下子抓住了當事人的“小心思”——貧困。葛某喪失了勞動能力,又無兒無女,生活困難,葛家人抓住了建房的瑕疵,想留下一些錢用作葛某的買藥錢和生活用度,并不是不給,而是要少給。而王某也向法官表示,工程款可以不全要,但別讓自己賠太多。
都笑起來
法庭外做功課,法庭內(nèi)見效果,“背對背”果然比“面對面”好用,雙方再重回村部坐下來調(diào)解,氣氛緩和了許多。
掌握情況后,胡建國與村黨支部書記一同耐心細致地做雙方工作,釋之以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雙方情緒逐漸穩(wěn)定,而議題也從最初的“給和不給”變成了“給多給少”的問題,從最初的“愛咋咋地”變成了“法官作主”。
癥結解開,事情就簡單了,經(jīng)過幾輪討價還價,最后調(diào)解議定,葛某一方當場給付王某1.5萬元,案結事了。而聽到胡建國說:“你們都是一個村的,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有啥事說開了不就完了嘛?!彪p方當事人一碰眼神,竟然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記者手記:在回建昌縣法院的車上,整個案子的調(diào)解過程讓記者回味無窮,同樣是“庭審”,與經(jīng)常采訪的庭審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可就是這樣的“庭審”,解決了一起多部門都未調(diào)解成功的矛盾糾紛。到村部審案,這是為民司法的態(tài)度問題;庭外做功課,這是為民司法的方法問題;從對抗促成談判,這是為民司法的能力問題;綜合考慮各方訴求,對癥下藥,法理結合,這是為民司法的靈活性問題……經(jīng)此一案,記者對“法無定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