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全省各級法院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5945件,審結5647件。其中,受理知識產權民事案件5842件,一審審結5181件,結案率為95.29%,調撤率為77.19%。案件調撤率高位運行,提升了審判效率,節(jié)約了司法資源,也成功化解了社會矛盾,營造出良好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環(huán)境。
這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既展現了近年來全省法院不斷完善多元化解機制、構建繁簡分流體系的司法新作為,又凝聚著“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chuàng)新”的社會共識。
依托外力 訴調對接
知識產權案件不告則已,一告往往涉及眾多被告。如何有效提升審判效率,同時更好地節(jié)約司法資源?
“我們積極拓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超過半數的案件通過調解的方式結案?!毕仍囅刃械拇筮B市西崗區(qū)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團隊負責人劉佳告訴記者,他們探索出了將新時代“楓橋經驗”用到化解知產糾紛的路徑。
今年5月,大連市民王某在西崗區(qū)法院提起著作權糾紛訴訟,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他無意間發(fā)現大連市某公司的微信公眾號中使用了他拍攝的一張照片,且并未經他授權。
劉佳告訴記者,分析案件特點后,他們將此案推送給了大連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為大連知調委)?!罢{解的難點有兩個,一是被告認為從網上下載的圖片不構成侵權,二是雙方對索賠金額2萬元分歧較大?!本唧w參與調解此案的調解員小班告訴記者,經過西崗區(qū)法院法官的指導和培訓,此案是否構成侵權行為已了然于胸,下一步就是避免矛盾激化,“對某公司來說,確實侵犯了王某的著作權,王某索賠是理所應當。對于王某來說,某公司并不是故意侵權,如果走法律途徑可能還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經過小班不斷的溝通與努力,王某最終同意將賠償金額調整為8000元,一周后,雙方簽署了調解協議書。
據悉,今年上半年,西崗區(qū)法院委托大連知調委已成功調解7起知產糾紛。
記者從省高級人民法院了解到,為推動知產糾紛解決的專業(yè)化、社會化、市場化,為知產糾紛當事人提供更多高效、便捷、經濟的糾紛解決途徑,各地法院紛紛搭建類似的對接平臺。
今年3月,西崗區(qū)法院與大連市仲裁委員會簽署《關于建立知識產權案件仲裁與訴訟相銜接工作機制的若干意見》,建立了仲裁與訴訟對接平臺。
考慮到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中著作權糾紛占比超過65%,2019年12月中旬,我省首家著作權調解中心落戶沈陽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截至今年4月底,知識產權案件調撤率達75.5%。
“充分發(fā)揮調解員的優(yōu)勢,將‘楓橋經驗’用到解決知產糾紛中去,最大程度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在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源頭化解糾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省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相關負責人表示。
繁簡分流 成效凸顯
2019年4月25日,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知識產權審判庭揭牌儀式,同時開啟了遼西五市(錦州、阜新、朝陽、盤錦、葫蘆島)知識產權審判新篇章。
“收到知產起訴申請后,我們將符合立案條件的案件按程序進行分流,與以往相比,我們強調訴前調解,對調解不成功的及時立案受理,再根據繁簡分流原則,將簡單案件以速裁方式審理,復雜案件進行精審?!痹阱\州中院訴訟服務中心,立案團隊負責人胡銳介紹說。
在立案環(huán)節(jié)將知產案件繁簡分流后,今年的5月和6月,錦州中院接連下發(fā)《關于全面實施速裁辦案模式的決定》等文件,以知識產權審判庭為中心,嘗試開展知產案件速裁辦案模式。規(guī)范受理案件范圍和工作流程,提出加快案件流轉期限、充分運用調解方法、靈活運用審判方式、簡化裁判文書制作等八項工作要求,明確程序分流員、速裁法官等人員的工作職責,為知識產權案件速裁審判工作有序開展奠定了基礎。
“從全省法院來看,建立健全知產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探索簡案快審已經凸顯成效。”省法院民三庭相關負責人表示。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結合其管轄的知識產權案件特點,制作《訴訟要素表》《有效抗辯釋明表》,運用簡單明了的表格式列舉、填充等方法載明案由、案號、訴訟參與人、當事人訴辯主張、法院查明事實、裁判依據和主文及上訴權利告知、審判組織等,體現個案訴訟繁簡差異。
西崗區(qū)法院啟用“審判要素表”,通過填寫訴訟要素表和被告答辯要素表,引導當事人在正式庭審前排除無關證據、確認無爭議事實和歸納爭議焦點,使庭審更有針對性,目前已審理案件50余件,審限平均縮短15天左右。
沈陽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選取侵害商標權案件、侵害作品放映權等案件適用快審機制,案件平均結案時間為40至50天,辦案時限縮短一半。
凝聚力量 社會共治
知產糾紛領域的“楓橋經驗”在探索中豐富,在實踐中成長。
“結合知產案件的特點,相對比較簡單的案件,在保證依法審理的同時,我們還提倡在線調解?!卞\州中院副院長王曉穎告訴記者,在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為了減少人員流動,做到及時維護當事人權利,立案團隊、審判團隊多次利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以音視頻方式進行調解,節(jié)省了當事人的時間和訴訟成本,也進一步加快了案件的審理周期。該院制作的《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實際操作手冊》就擺在訴訟服務中心的顯要位置,手冊中公布了登錄多元調解小程序的二維碼等。
今年1月至4月,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一審知產案件49件,當事人涉及撫順、鞍山、本溪等省內地區(qū)以及武漢、北京、廣州等省外地區(qū),該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及時調整工作思路,鼓勵法官團隊“多元送達”,利用電話語音、微信等多種形式核查當事人身份后開展“云調解”,其中15件已調解完畢,做到案結事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知識產權保護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能夠發(fā)揮人大、政協、社會輿論的重要力量,進一步調動協會、商會、志愿者等多方社會力量參與治理,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凝聚知識產權保護更大合力,就能把知識產權保護的堤壩筑得更加牢固。”省法院民三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