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通過打造“黨建+司法救助”特色工作品牌,變“未融合”為“一條線”,增進黨建與司法救助工作交融互促、良性互動,努力實現(xiàn)司法救助不留空白、深入民心。
去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辦理司法救助案件839件1059人,救助金額2112.226萬元;救助命案受害家庭236件358人,救助金額725萬元;辦理退役軍人及軍屬司法救助案件34件47人,救助金額102.8萬元。今年,將因案致貧返貧的農(nóng)村低收入司法救助對象名單及困難情況向鄉(xiāng)村振興部門推送284件368人,全部納入防止返貧動態(tài)監(jiān)測范圍。全省檢察機關有46個黨支部把特別困難的家庭作為支部長期幫扶聯(lián)系點,開展黨建幫扶慰問活動57次,深化司法救助效果,政治擔當意識、黨支部凝聚力戰(zhàn)斗力、司法救助工作成效顯著提升。
找準檢察為民切入點
推動黨建與業(yè)務同頻共振
充分發(fā)揮黨建引領作用,將司法救助工作作為檢察辦案與做群眾工作有機融合的實踐載體,將黨組織觸角延伸到辦案一線,做到司法救助與黨建同向發(fā)力、高度融合。全省檢察機關對司法救助對象做到百分百跟蹤回訪,把特別困難的家庭作為黨支部長期幫扶聯(lián)系點,使黨建工作成為業(yè)務工作的延續(xù),深化司法救助效果,厚植黨的執(zhí)政基礎。
省人民檢察院第十檢察部率先在全省開展“命案受害家庭救助+慰問”主題黨日活動。去年7月30日,全體黨員到康平縣一個命案受害家庭走訪慰問,送去生活用品,在讓被害人家屬倍感溫暖的同時,也使支部黨員深刻體會到“你辦的不是案件,而是別人的人生”的內(nèi)涵,使黨性受到錘煉、思想受到洗禮,支部黨員深刻認識到檢察為民辦實事就是踐行初心和使命,進一步增強黨員的身份意識和責任感。
找準檢察為民支撐點
構建多元化綜合救助格局
針對部分當事人獲得司法救助后仍然生活困難的實際情況,全省檢察機關積極推動解決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銜接不緊、各種救助“碎片化”問題。省檢察院聯(lián)合省教育、民政、人社等10部門,出臺了《關于建立完善命案受害者家庭成員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工作銜接機制的意見》,統(tǒng)一規(guī)范相關救助工作流程,對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救助機制進行了有益探索。
在本溪市人民檢察院辦理的一起救助案中,年僅9歲的劉某與母親、姥姥三人相依為命,母親李某被害,姥姥周某被刺成重傷,本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本溪市檢察院檢察官為受害家庭送去5萬元司法救助金后,會同教育局、婦聯(lián)、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等人員來到劉某就讀學校,就保障未成年人生活和學習制定了長期幫扶計劃。教育局決定為其減免學雜費并發(fā)放助學金,兩名黨員檢察官主動同班主任老師組成三人小組,共同關愛幫助劉某。去年,黨員干警為劉某一家送去米、面、油、羽絨服等生活用品及書本、書包等學習用品。今年8月,大家再次回訪慰問劉某,與孩子共同學習“長征精神”,真正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同司法救助工作深度融合。
找準檢察為民落腳點
努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全省檢察機關不僅做好司法救助規(guī)定動作,還把“一次救助、長期關懷”的理念扎根內(nèi)心,為救助對象解決困擾生活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朝陽市人民檢察院在辦理一起案件中,發(fā)現(xiàn)李某因交通事故受傷,一只眼睛失明,鎖骨骨折并發(fā)肢體麻木,喪失勞動能力,侵權人無力支付民事賠償。李某丈夫為照顧家庭無法外出務工,其兒子因家庭困難輟學務工,女兒初中在讀,家庭生活非常困難。朝陽市檢察院發(fā)放司法救助金3萬元后決定將李某家庭作為支部黨建長期幫扶聯(lián)系點。
截至目前,已3次組織黨員到其家中走訪慰問。今年春節(jié)前還送去了大米、食用油、衣物等生活用品,并對李某進行心理疏導,勸解其放下思想包袱、堅定生活信心。李某激動地說:“出事之后我沒有了活下去的勇氣,是檢察官救了我、救了我的家庭。”
全省檢察機關在黨建引領下深入踐行為民服務宗旨,牢固樹立為民情懷,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zhí)行力,以求極致的精神辦好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每一起案件,以檢察能動履職為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